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,人大代表提出關于在港珠澳大橋設立大橋展覽館的建議。
10月1日,省政府網站答復稱,擬在藍海豚島上建設中國第一個海上橋梁博物館、第一個高科技橋梁博物館。目前,大橋旅游開發(fā)相關工作正按計劃推進,大橋管理局已完成藍海豚島旅游及配套設施開發(fā)總體策劃及概念設計方案,擬在藍海豚島上建設中國第一個海上橋梁博物館、第一個高科技橋梁博物館。博物館將包含九個不同主題展廳,運用科技模型與聲光電多媒體技術、機械矩陣光雕動態(tài)展示技術、全景式體驗等方式再現中國橋梁歷史變遷,講述古今橋梁故事,科普展示國外著名橋梁,講述港澳回歸歷程,港珠澳大橋建設歷程,情景式再現大橋沉管隧道“海底穿針”的場景。設計方案現已通過專家評審,現正加緊修改完善。
博物館通過舉辦展覽向觀眾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機構,目前國內很多博物館都已經上網,讓館藏數字化、網絡化、虛擬化,擴大博物館的收藏、展覽空間,讓人們更好地學習、利用、開發(fā)歷史文物,近日,張氏帥府博物館室內展廳8月24日恢復開放,線上、線下實行實名制購票參觀,沈陽金融博物館暫時閉館。
5月14日,位于錫山東亭街道的青海消費幫扶無錫生活體驗館正式開門迎客,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采購與銷售,成為青海特色農產品展銷的重要窗口,同時也是深化東西部協作消費幫扶的一張靚麗新名片。
大學肩負民族文化傳承與發(fā)展的使命,校史館作為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,是記錄、傳承、展示校園文化建設成果的有力平臺。近日,歷經近一年的改造和布展,近百次的設計打磨,復興路校區(qū)鐘樓重煥光華,上海理工大學復興路校區(qū)校史館正式開館!
5G的出現給很多行業(yè)帶來了新的變化,現代是網絡時代,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僅僅局限于單一方式了,更多高科技、高智能的溝通方式,近日,海南未來為推動5G建設發(fā)展,省人大代表張濤提交了《關于加快推進全省5G商業(yè)化應用的建議》。為推動5G建設發(fā)展,提出六點建議。
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,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,確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,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自2020年5月19日起恢復對外開放。
為何只有人類發(fā)展出了如此高的智能?我們離掌握人腦的工作原理還有多遠?我們如何逼近人類大腦與人工智能的極限?....近日,位于上海浦東世紀公園邊的上海圖書館東館竣工開放,由天橋腦科學研究院(TCCI)聯合上圖東館共同打造的主題科普展廳“追問大腦”也同時開幕,儼然已經成為上海新的網紅打卡地。
2月12日,由文化和旅游部、農業(yè)農村部、國家鄉(xiāng)村振興局共同主辦的“大地歡歌”全國鄉(xiāng)村文化活動年拉開帷幕。接下來一年間,“四季村晚”“農業(yè)文化遺產里的中國”文化展示、全國廣場舞展演等12項主體活動將在全國鋪開,第九屆中國農民歌會、山東省群眾性小戲小劇“大擂臺”展演等80項示范性系列活動也將火熱開展,用文化為鄉(xiāng)村大地添彩。
1月8日,雷士照明光環(huán)境中心展廳正式落成!全新亮相的光環(huán)境中心展廳充分展示了雷士照明二十多年專研“光科技”所積累的成果、研發(fā)實力、制造實力以及場景定制解決方案的能力,打造成行業(yè)標桿級“光環(huán)境”展廳。
021年4月,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同意在鄒城設立國家非遺鄒城展示基地。同年12月,國家非遺鄒城展示基地正式落戶鄒城,是山東省唯一的縣級國家非遺展示基地。今年6月26日,“風近鄒魯.禮樂中華”國家非遺鄒城展示基地精品展館正式開館,分為“天時同風”“地利合樂”“人和情美”“匠心手造”4個篇章。展館依次提煉出“國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”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樂也”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“以規(guī)矩,成方圓”等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精華所在,引發(fā)社會各界廣泛關注。